中国图案寓意

中国明间-图案寓意

 【竹】

 

临霜不凋,四季常绿。以其拔节向上,虚心有节,而被誉为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古俗点燃爆竹陈旧迎新,因而又被赋以竹报平安的象征。《竹谱》:“植物之中,有物曰竹,不刚不柔,非草非木,或茂沙水,或挺岩陆。”《埠雅》:“竹,物之有筋节者也。”《尔雅》:“东南之美者,都会稍之竹箭焉”。

 

【杂神崇拜】

 

明清时期,民间杂神众多,且多归入道教,也有在佛寺中被供奉者甚至还有关于和尚祀道教神行道家之辟谷、黄白的记载。明代社会中,佛教、道教有着相同的处境,不存在根本的分歧和冲突,而在民间影响最深的可能还要数道教。道教除自己造神外,还不断地从民间神信仰中吸收新神,编入其神仙系谱,从而更扩大了道教在民间信仰中的影响。图十八关帝、玄帝、文昌帝君、吕祖、天妃、城隍神、王灵官等较新的神,在民间最受崇祀,庙宇遍于城镇。道士们所尊敬的至高无上的元始天尊或三清,对一般人来说太生疏,难以受到人们的重视,对玄天上帝、太上老君也不十分亲近文昌帝君是考科举的人所尊敬的守护神,与一般人无多大关系,但是因为有不许随意糟踏字纸的信仰习俗,而随道敬惜字纸习俗的扩大,人们似乎对文昌帝君有一种间接的信仰。关帝在宋代被佛教奉为护法神,宋元道教雷法中列为雷部将帅之一,称「朗灵上将」,被赋予斩邪诛妖的神力。明万历三十二年(公元一六○五年)加封关羽为「关圣帝君」,由此关帝信仰日盛。至清初,在西藏和内蒙也都有了关帝庙,「关帝」还被藏传佛教奉为「八部神」之一。门神也不再是仅有「神荼、郁叠」,并开始由人来担当,最初由李世民选出了唐代开国元勋秦叔宝、尉迟敬德二位将军,后来温峤、岳飞、赵云、赵公明、孙膑、庞涓、青龙白虎神以及钟馗等等也加入了门神的行列。玄帝(真武帝)自明成祖崇祀以来。在民间被奉为镇邪斩妖之神,也极受崇仰。天妃(妈祖)作为海上保护神,在南方沿海的福建、*、广东一带香火最盛,至今不衰。吕祖作为炼养成仙的典型,随全真道的盛行而深入民间。至于龙王、火神、山神、土地神、泰山神、送子娘娘等神庙,更是星罗棋布,遍于中国的穷乡僻壤,其数量之多远远超过正规的寺观。人们把自身无力解决的现实问题,寄希望于神灵的佐助,从祈雨求晴治病除瘟、消灾免祸,到生儿育女、发财致富、功名寿数等,无不祈祷于神灵。至清末,如义和团、三元里之抵御外侮,亦求祈神之佐助。这种多神崇拜的状况,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鸳鸯纹】

 

传统寓意纹样。驾鸯,鸟名。体小于鸭。雄(鸳)羽色绚丽;雌(鸯)略小,背苍褐色。雌雄偶居不离,故以之比喻夫妇。《诗?小雅?鸳鸯》:“鸳鸯于飞,毕之罗之”《传》“驾鸯,匹鸟。”

 

鸳鸯纹早在唐代就出现,宋代定窑、景德镇窑、耀州窑、磁州窑的碗、盘、枕等器物上普遍采用鸳鸯纹。定窑白釉盘上所印鸳鸯纹,有一对鸳鸯于塘边小憩,另一只在天空孤飞,此种画面极为少见。元代青花瓷器上,鸳鸯纹颇多,有作主题纹饰的,也有作辅助纹饰的。明、清两代青花瓷、斗彩瓷、五彩瓷上常见鸳鸯纹饰,典型器物有西藏萨迦寺藏明宣德青花五彩鸳鸯莲花纹碗、台湾故宫博物院藏明成化斗彩鸳鸯莲花纹盘、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明万历五彩鸳鸯莲池纹瓶等,均为传世之作。

【鱼纹】

中国古代青铜器纹饰之一。图案表现为鱼的形态,脊鳍与腹鳍各一个或两个。鱼纹常饰于盘内,反映器物装饰和器物的造型是密切结合的。鱼纹也常施于铜洗和铜镜上。商代的鱼纹,脊鳍和腹鳍各有两个,鱼的形象较为呆板。春秋战国时期的鱼纹,常见有一个脊鳍,鱼口多张开,形象生动。鱼纹多施于盘内。故宫博物院藏一件龟鱼蟠螭纹方盘,盘内鱼纹显示出鱼在水波中游动的状态。鱼纹也常见于汉代的铜洗和宋、元的铜镜上。

 

传统寓意纹样。《史记?周本纪》上说周有鸟、鱼之瑞。又《太平御览》卷九百三十五引《风俗通》曰:“伯鱼之生,适用q孔子鱼者,嘉以为瑞,故名鲤,字伯鱼。”说明鱼在古人的心目中,也是一种瑞。汉代画像石中,鱼纹大多为鲤鱼,并常常与龙、凤同处一画。同时,鱼具有生殖繁盛、多子多孙的祝福含义。

【婴戏图】:百子图

婴戏图,又称婴戏纹,是以儿童游戏为题材,描绘孩童嬉戏、玩耍的画面,大多活泼有趣、逗人喜爱,充满了的情景,大量使用在古代绘画、瓷器、玉雕、木刻、刺绣等作装饰图案。这些婴戏图体现了人们自古至今对孩童的无限关爱与期望,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无限憧憬和祝愿。

 

婴戏装饰图纹,反映了一种强烈的民俗心理,形成于民俗日常生活的基础上,它于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是个农业大国,自古以来就有祈求人寿年丰、多子多福的民俗情结,这与早期人类对大自然认识迷信,新生儿易于夭折等因素有关,而且传统的封建社会把 “君臣父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男权思想发展到了极致。家中生育男丁则烧香祭祖,叩拜送子观音,筹请左邻右舍,使得儿孙满堂、传宗接代的旧观念深入人心,因而寓意连生贵子、五子登科、五婴抢冠、麒麟送子、多子多福的图案成为古代常见的装饰图纹,这些吉祥的图案寓意都寄托了古人望子成龙的美好愿望,也印证了古人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无论从衣着服饰,还是神情形态,还从未发现有女婴参予婴戏的装饰图纹。我们无法界定婴戏图纹的最早起源,较为普遍的认为婴戏图案不晚于唐代。《宣和画谱》中说唐代画家张萱“于贵公子与闺房之秀最工……又能写婴儿,此尤为难。”张萱能很好地把握住儿童的人体比例和风格,克服了唐以前儿童图案“貌小体壮”的不足之处。据考证,运用在瓷绘装饰工艺上起源于唐代青瓷,如长沙窑瓷器上釉下褐绿彩婴戏莲纹。

 

宋以来,绘画发展史上出现了一批擅长绘画儿童题材的画家。宋代儿童题材画家更是名家辈出,如北宋著名写实画家苏汉臣,曾任宋徽宗赵佶的宣和画院待诏,他画中婴儿 “天真烂漫”、“深得其貌而更尽神情”。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的一批宋代的婴戏图,我们可一睹其风貌,如苏汉臣的《秋庭戏婴图》、《婴儿群舞图》、《萱草婴儿图》,李嵩的《市担婴戏图》,苏焯的《端阳婴戏图》等。

 

宋代瓷器上,通过刻花、印花、绘画等工艺技法,将婴戏花、婴戏球、婴戏海水、荡船、钓鱼、放爆竹、蹴鞠等儿童嬉戏玩耍之生活画面表现出来。其中以磁州窑釉下彩绘婴戏图最富表现力,将儿童的娇憨之态发挥得惟妙惟肖,传神之至。

 

明代至清早期的婴戏图动作较为夸张,动感强烈,整幅画面俏皮淘气,举手投足无不似胡人跳舞,从画中能鉴赏出契丹人或匈奴人能歌善舞的场面,有极强的美感和浪漫主义气息。常见题材有放风筝、捉迷藏、对弈、蹴鞠、习武、攀枝娃娃、莲生贵子、喜报多子、庭院婴戏、郊外婴戏、傀儡戏、婴孩读书、十六子、百子、五子登科等。清中期以后,画面趋于写真务实,动态平和,动作呆板,虽五官清晰,却无孩童特有的顽皮机灵。

 

婴戏图纹在明清得到了鼎盛发展,其创新的题材如永乐首创的十六子及嘉靖开始的百子图,从简单的一两个幼童形象发展到百多个幼童,场面热闹,幼童神态各异,所隐藏的寓意也不尽相同。百子图,也叫百子迎福图,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它的一种特定含义,由于它含有大或者无穷的意思,因此把祝福、恭贺的良好愿望发挥到了极致。百子图自出现以后代代因袭而成传统的图案,一直流传到晚清民国,得到上至帝王下至平民百姓的普遍青睐。

 

在明清的宫廷之中还有这样的传说:有一幅很灵验的百子图,哪个妃嫔能得到它,在房中挂上一百天,每天对着那一百个小儿祈祷上一百遍,就会感动其中的一个,投胎过来做子嗣呢。这也给百子图笼罩上很多神奇的色彩。

 

在中式传统家具上,常以婴戏图或百子图装饰屏风和箱柜一类家具,又往往使用百宝镶嵌的造法

【仙鹤纹】

 

 

 

有黄鹤、白鹤等多个品种,以丹顶最招人喜爱。传说仙人驾鹤升天,至今艺术留有黄鹤楼成为千古美谈。又有传说鹤寿可至千年,于是古人把鹤视为鸟类中长寿吉祥的化身。在装饰图案中或配古松,名之为松鹤长春,或ヌ易樱晌滔路沧J.

【五福捧寿】

 

 

《书?洪范》有解:“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纹命”。“攸好德”是“所好者德也”的意思,“考纹命”是有善终。所以画五只蝙蝠围着寿字或围着桃子,寓意多福多寿。蝙蝠之蝠与福字同音,故以五蝠代表五福。五蝠常常围一寿字,习俗称“五福捧寿”。是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传统吉祥图案。

【图案:狮子、绣球】

 

 

 

狮,哺乳纲猫科动物。雄狮壮硕雄健,颈有鬣。我国古代工艺中的狮纹样,是历代民间艺人加工,提炼并加以图案化的结果,较真狮英武而活泼。绣球是用丝织品仿绣球花制作的圆球。古代视绣球的为吉祥喜庆之品。据《汉书?礼乐志》,汉代民间流行「狮舞」,两人合扮一狮,一人持彩球逗之,上下翻腾跳跃,活泼有趣。「狮子滚绣球」图案,来源于此。舞狮子为民俗喜庆活动,且寓意祛灾祈福。由绣球组成的图案又叫「绣球锦」、「绣球纹」等。

【狮纹】

 

 

 

传统吉祥纹样。在唐宋时甚流行相传狮为百兽之王,是权力与威严的象征。佛教经典,对狮子非常推崇。《玉芝堂谈荟》:“释者以师(狮)子勇猛精进,为文殊菩萨骑者”。《潜研堂类书》称师子为兽中之王,可镇百兽。故古代常用石狮、石刻狮纹,以“锁门”、“镇墓”和“护佛”,用作辟邪。《汉书?西域传》:“乌戈山离国有桃枝、师子、犀牛”。注引孟康曰:“师子似虎正黄,有颇D,尾端茸毛大如斗。”《本草纲目》:“陶九成言:其食诸禽兽,以气吹之,羽毛纷落。熊太古言:其乳入牛羊马乳中,皆化成水。虽死后,虎豹不敢食其肉,蝇不敢集其尾。”《坤舆图》说:狮“为百兽王,诸兽见皆匿影。性最傲,遇者亟俯伏,虽饿亦不噬。……又最有情,受人德必报。……掷以球,则腾跳转弄不息。”纹饰一般皆以雄狮构成,气势威猛,亦有构成狮子戏球的,民间称“狮子滚绣球”或“狮子戏球”。

 

【清式扶手椅――盛世风度?雍容华贵】

清代扶手椅是传世的明清家具中,最具有典型清式工艺风格,且数量最多的一个品种。令人惊奇的是,存世数量众多的清代扶手椅中,竟少见有式样、装饰完全相同者,也就是说,每对椅子都体现出制作者对美的理解及品味的异同,使得每对椅子也各具个性,而从整体看却又全方位地体现出当时的时代、民俗以及工艺美术思想等特征,具有研究和收藏的价值。

 

它是一种式样、结构与前期的明式的家具风格大不相同的扶手椅,它追求的是威严、庄重的气势,富有礼仪性,社会功能胜于使用功能。以现代美学的观点,人们会认为清式扶手椅的造型、装饰、使用等方面存在着诸多的缺陷,但是这种椅子却是中国历史使用地域最为广阔的一个家具品种为当时社会各阶层所接受。

 

很多人习惯对清式扶手椅叫作“太师椅”,就此名称,业内专家曾在《文物》等杂志上专文研讨,提出:“‘太师椅’是扶手椅的俗称,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区所指不同。在宋代,太师椅是指带有荷叶托脑的交椅;明代又是指当时的圈椅;到了清代,就成为对清式扶手椅的俗称了。”总之,太师椅主要是指体态较大、式样庄重,在一定社会环境中显示拥有者地位的椅子。

 

从结构看,清式扶手椅是由明式屏风式罗汉床和宝座演变而来。清式扶手椅的典型结构特点是:椅子下部是一个有束腰的杌凳,上部为屏风式靠背和扶手;靠背、扶手、座面均相互垂直,上下两部分用走马楔相连接。在使用中,常见成对椅子中置茶几,摆放于大厅两侧。在民居中,常置于堂屋当中的方桌两旁。

 

清式扶手椅往往是不轻易挪动的固定性陈设,适合于宾主礼节性会见,正襟危坐。清式扶手椅并非都是成功和贵重之器,但却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希望能使读者对清式扶椅这类奇特而有趣的清式家具给予足够的重视。

 

清康熙年间禹之鼎的《放鹇图》中有一宝座,三屏几式,有束腰,结构及造型风格与后来的屏风式清式扶手椅相近,似乎可看作是清式扶手椅的前身。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方(东西南北)之神 】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为天之四灵以镇四方,亦称四方(东西南北)之神。以后为道教所信奉,作“卫护神”,以壮威仪。

青龙为东方之神、白虎为西方之神、朱雀为南方之神、玄武(龟蛇合体)为北方之神。

 

【浅谈中国吉祥文化】

吉祥文化,发端于人类的原始宗教。在吉祥文化丰富多彩的发俗活动中,吉祥装饰得产生和发展。《说文》中说:“吉,善也”;“祥,福也”。说白了,吉祥就是好兆头,就是凡事顺心、如意、美满。比如福祺、寿考、富贵、康宁、龙凤、六八等文字。

 

一、“福”是古今人间最美好的字,是吉祥意义最丰富、最淳厚、最集中、最典型的字,包含有幸福、福气、福运等义。福之所至,小到个体,大到人类。《韩非子》中说:“福者,备也。备者,百顺之名也。无所不顺者谓之备”。吉祥符号、吉祥物、吉祥图案就是人类创造出来的借以传达心声的道具。

 

二、数字吉祥。在中国文化中,数字不仅仅表示多少,同时隐含着吉祥。吉祥数字也不只人们常说的“三、六、九”和“八”,从一到十、百、千、万,数字都有吉祥含义。比如一帆风顺、二龙腾飞、三羊开泰、四季平安、五福临门、六六大顺、七星高照、八方来财、九九同心、十全十美、百事亨通、千事顺遂、万事如意等。有偶数吉祥,也有奇数吉祥;有大数吉祥,也有小数吉祥;有引伸义吉祥,也有谐音吉祥。

 

三、生肖吉祥。十二生肖都是动物,但在中国民俗文化中被赋予了特别的意义。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全是吉祥的。如羊,儒雅温和,温柔多情,自古便与中国先民朝夕相处,深受人们喜爱。甲骨文中的“美”字,即呈头顶大角之羊形,是美好的象征。猴是自然界中最接近人类的动物,人类对猴子有一种特殊的亲近感,还因为猴与 “侯”同音,猴便成了象征升迁的吉祥物。


技术支持:依鸣萱科技